过去一年,婺城区锚定“港”“廊”“链”主战场,纵深推进“1483”发展战略,高质量打造“一带七心”,全区经济结构继续优化,产业动能有效集聚,稳进向好不断巩固,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经历才有体会,见证才有感触。正值婺城“两会”召开之际,来自各行各业的婺城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们立足本职、结合实际,畅谈教育、医疗、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,展望美好未来,为婺城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纷纷建言献策。
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,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群体的“一日三餐”尤为重要。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婺城区人大代表,郑素春深刻感受到近些年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。“以前村里的老年人常常抱着‘凑合’吃一顿的想法,时间久了影响健康。随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继落地,老人们不仅准时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,还更加可口营养。”郑素春说。据悉,目前,婺城全区200多个村社养老服务助餐配送餐实现全覆盖,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报告也特别指出,要探索构建区乡村“3+18+X”三级养老服务网络,新增老年助餐点示范型10家、旗舰型1家。基于此,郑素春建议,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,通过加大扶持力度、完善硬件设施以及汇聚多方爱心力量等举措,合力保障居民养老助餐服务可持续稳定发展,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健康是最大的民生福祉。“过去一年,婺城区深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工程项目建设,揭牌成立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,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”对于卫生健康领域的种种变化,婺城区政协委员、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严健洋有着切身感受。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报告提出,要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婺城,改造提升20家村卫生室、服务站,改善农村和偏远山区医疗服务供给。严健洋认为,应该要持续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走深走实,以基层为重点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,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实现从“有”到“优”。同时,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及拓展医疗业务发展能力,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“服务能力提升,服务效率提升”。
实现共同富裕,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。“短短几年,我们村集体实现了从负债到集体收入超400万元的华丽转身,村容村貌以及村风有了极大的改善。”婺城区人大代表、蒋堂镇沙畈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虞锦明介绍,沙畈村由5个移民村合并而成,包括6个民族、113个姓氏,多民族在此融合发展,“移民精神”成为乡村发展不竭的动力。其实,沙畈村的蝶变是婺城众多乡村的一个缩影。新的一年,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报告提出,要聚焦缩小“三大差距”,统筹做好“强城”“兴村”“融合”三篇文章。面对乡村发展中存在的收入来源“固定化”、发展格局“无序化”等实际难题,虞锦明建议,要因地制宜培育新的发展业态,同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培育,并积极打造各村的特色亮点,让乡村真正“活”起来。
“过去一年,婺城紧紧围绕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’这一总目标,多项改革取得突破,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高。作为教育人,我对婺城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,更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政协委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”婺城区政协委员、金华市育才小学副校长王岚说道。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报告提出了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、特殊教育优质融合、职业教育优质提升发展。王岚表示,城区小规模学校是教育体系的“神经末梢”,也是提高教育质量、促进教育均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她建议出台针对城区小规模学校的专项扶持政策,加大对小规模学校教育的扶持力度,鼓励优秀教师向小规模学校流动,精准提升师资水平。(记者 彭丽莎 邱琪)